
電商品牌必看!如何應用新零售提升營收與客戶黏著度
在數位化快速演進的時代,單靠電商平台已難以滿足消費者多元的購物需求。「新零售」強調線上線下融合、數據驅動與顧客體驗升級,正是電商品牌提升營收與黏著度的關鍵策略,本文將帶你從OMO、社群經營到評論管理,掌握新零售實戰應用方法,打造真正能轉單、留人的全通路經營模式。 新零售是什麼?快速了解新零售定義與背景 台灣電商競爭越來越激烈,不論是品牌自己做官網,還是加入電商平台,光靠價格和商品已經不夠看。這時候你一定會常聽到一個詞:「新零售」。但新零售是什麼?跟我們熟悉的電商或門市到底差在哪?這段會先帶你用簡單清楚的方式,搞懂新零售的定義、核心精神,以及它怎麼改變了我們經營品牌的邏輯。 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 新零售這個詞最早是馬雲在 2016 年雲棲大會提出來的,他說:「未來沒有純電商,也沒有純實體,只有新零售。」這句話一開始大家可能聽得霧煞煞,但實際上,他想講的重點很簡單:未來的零售,是線上跟線下要整合在一起、用數據和科技提升整體消費體驗。也就是說,消費者今天可能先在 IG 上看到一款包包,然後跑去門市摸看看,最後回到官網下單——這整個過程要讓他感覺「沒有斷層」,還能累積會員點數、收到個人化推薦,這才是新零售的精神。 「人、貨、場」的重組與進化 傳統零售講求的是「貨、場、人」:先決定要賣什麼商品(貨),再找地方擺出來賣(場),最後才是服務顧客(人)。但在新零售的時代,這個順序被顛倒過來變成「人、貨、場」。簡單來說,一切從顧客出發,先了解顧客是誰、喜歡什麼、什麼時間會購物,再來規劃商品與銷售場景。甚至連場域也不一定是實體門市,可能是你的LINE OA、網頁、社群、直播通路,所有接觸點都可能成為「銷售現場」。 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最大差別 傳統零售常常是「等顧客來店裡」,再慢慢推銷。但新零售不一樣,它是主動出擊+即時反應,從數據中精準預測顧客行為,做到像「你還沒開口,就已經知道你要什麼」。比如說,你在網路上搜尋保濕精華,新零售系統可能就會自動在FB、IG、LINE上推薦保濕組合給你;甚至你去門市,店員也能馬上查到你上次買的是哪一瓶、有沒有用過試用品,整體感受就是「被記得、被理解」。 新零售適合哪些品牌與產業? 只要你是做需要顧客體驗、重視回購、講求信任感的品牌,新零售都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