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使用SWOT等老舊行銷概念?
制訂行銷計畫前,先一起全盤了解行銷策略和盈利模式等遊戲規則,還有不能忽視的最新短影音、知識付費商機!
把握2025的最新行銷商機,將珍貴時間與人事成本這些行銷資源,妥善規劃發揮最高效應。
延伸閱讀:行銷管理怎麼做?5種工具、4種方法和深耕舊客,輕鬆突破過往KPI
拋開舊觀念,2025如何活用行銷策略?
在數位行銷熱浪中的實體店面與電商商機裡,都無法避開「點擊率流量、社群內容、品牌效應、新創平台」等商業關鍵字,我們整合了商品類型及提供之服務,依據不同行業的業務類型,區分出以下七大類主要盈利模式。
- 交易模式:通過買賣商品或服務來獲利,包括實體商品交易、虛擬商品交易、服務交易等。
- 流量模式:通過獲取流量並進行變現來獲利,包括廣告流量、內容流量、社交流量等。
- 內容模式:通過生產和傳播內容來獲利,包括知識付費、內容授權、直播打賞等。
- 品牌模式:通過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來獲利,包括品牌授權、品牌聯名、品牌投資等。
- 資本模式:通過運用資金來獲利,包括投資、理財、借貸等。
- 平台模式:通過搭建平台來獲利,包括電商平台、社交平台、共享經濟平台等。
- 社群模式:通過社群關係來獲利,包括社群電商、社群服務、社群教育等。
額外提供後疫情時代如何拯救暴跌營業額的解決辦法,
推薦免費好康的行銷戰略課程,擁有25年實戰經驗的行銷高手免費傳授心法!120分鐘免費行銷課程推薦!
提升購買力!以盈利模式訂製行銷策略
想創業?想擴大營收?第一步就是看懂自己公司的盈利模式。從銷售額、成本結構、定價策略、市場佔有率等商業指標切入,我們可以將企業運作歸納為七大核心盈利類型,掌握這些基礎後,接下來就能針對不同模式,打造量身訂製的27種行銷策略,有效提升轉換率與營收力!
實體商品交易
假設你開始販售手作的法式可麗露,顧客想吃,就會直接到實體或網路店面購買。這就是最典型的實體商品交易。商品數量與顧客數直接對應,若無法順利銷售,便會面臨庫存與營運成本的壓力。
行銷上,實體商品交易適合結合:
-
線下實體通路:門市體驗、街頭宣傳
-
線上虛擬通路:電商平台、社群導購
-
O2O整合:例如線上下單、門市自取,建立完整的品牌接觸點與通路布局
代理銷售
當你的可麗露品牌銷售穩定,想擴大規模卻不想投入更多成本,就可以透過代理模式,與代理商簽訂合約,由對方協助販售商品,你可專注在產品生產與品牌維護。這是一種擴張市場但控制風險的方式,適合進入區域性市場、海外市場、或建立複數銷售據點。
分銷模式
如果顧客開始詢問你沒有提供的甜點品項(如可頌、蛋糕),但你產線有限,這時可以引進其他甜點達人合作,在你的網站或通路販售對方產品,藉此擴展商品組合,滿足消費者需求。
你不需生產其他商品,只要負責通路、行銷、成交,從中抽取分潤。這就是典型的分銷盈利模式。它的關鍵在於「整合資源」、「擴充品類」,讓你成為銷售平台本身的角色。
批發零售
若你有能力自建工廠,製作大量甜點產品,就可以主打 B2B 批發通路。像是提供咖啡廳、早餐店、餐車業者大量甜點原物料,對方再進行零售販售。
雖然批發單價較低,但勝在出貨量穩定、訂單穩固,且不需自行面對終端消費者、行銷壓力。這種模式更重視品質控管、物流效率與售後服務,是規模化企業的典型成長方式。
虛擬商品交易
只要是無法「觸摸」的商品,都屬於虛擬商品,例如電子書、模板、遊戲道具、虛擬貨幣等。這類商品沒有庫存壓力、運送成本低,且能用自動化方式大量銷售,十分受到創作者與電商業者青睞。此外,虛擬商品也常被定位為收藏品,具備稀缺性與增值潛力,特別適合發展數位藝術、設計資源、線上工具等產品線。
服務交易
服務類商品無形無聲,但卻是企業最穩定、最能建立品牌信任的模式之一。從律師、營養師、教練、設計顧問到心理諮詢,只要有專業價值,就能將服務具象化為產品包,進行行銷與推廣。
成功關鍵在於:
-
將專業「標準化」、「命名化」
-
用內容行銷建立專家形象
-
提供見證、案例,協助消費者感知價值
訂閱模式
當你的商品是「可持續提供的內容」或「定期更新的服務」,就可以考慮訂閱制。
常見例子如 Netflix、Disney+、圖庫網站、線上雜誌、知識平台等,都以每月收費方式,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並降低行銷成本。
成功的訂閱模式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
品牌定位明確,具備獨特內容
-
使用者介面友善,操作流程簡單
-
持續更新與會員互動,建立長期使用黏性
行銷人必學!完全掌握流量行銷策略!
一篇爆紅的貼文或廣告,都能帶來點擊率超高的流量;而從這些流量再轉化為讓人廣告或訂單,達到流量變現的理想。
立下明確的KPI,不論是達成銷售額、獲得新客戶、拓展知名度,這是個努力將數位行銷成效提高,就能吸引更多的潛在受眾的流量變現年代。
廣告流量
付費投放廣告常見的Google、Facebook、LINE,依據使用者愛好在使用平台自動出現的投放廣告。
這種廣告都有利於企業博取廣告優勢,並能更精準地直擊目標消費群。
搜索流量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當使用者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你的網站會出現前幾名,提升網站曝光度。企業找到自己的產品定位與內容後,在內容置入關鍵字,可設計與現代流行議題相關或是內容影片等可被更多人接觸並分享連結,就能達到優化目的。
社交流量
社群網站(部落格、Youtube、Facebook、Twitter 、微博、論壇)、自媒體、短影音平台已是消費者休閒生活的一部分。
企業在進行社群媒體行銷時,應注意不要太商業化,這樣容易引起消費者反感。
應用消費者的語言、喜好在社群媒體與消費者互動,增加對企業的認同感。
應用流量
打造一個分享食譜和烹飪知識的部落格,成為一個吸引很多人想來學習烹飪的平台。
透過部落格文章導流到學習烹飪的網絡教學平台,還可以拍攝短影音,這樣來瀏覽的人都可以免費閱讀你的食譜。
透過免費應用的內容,吸引消費者願意付費購買更高階的下廚示範影片,讓被吸引來的流量用戶,必須為額外的高級特性、功能、擴展等付費。
數據流量
流量為王的資訊消費年代,能夠整合數據來觸及精準的消費者!
就是一門強大的行銷商機,所產生的流量經濟將吸引新的物資、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經過整合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甚至形成更大的經濟體。
延伸閱讀:什麼是行銷漏斗及銷售漏斗? 五步驟教你打造自動化漏斗行銷
迎接知識經濟,開啟內容行銷策略及自媒體行銷樣態
凡舉通過生產和傳播內容獲利的盈利模式,都屬於知識經濟範疇,常見的知識付費、內容授權、直播打賞等,都是內容模式誕生商機的範例。通過內容行銷策略以及短影音策略,將網路無國界的便利性發揮極致,革命性改變了媒體產業、教育產業、信息產業、娛樂業等知識型產業。
知識付費
隨著數位教育與遠距學習普及,知識不再專屬於學校或權威機構,而是人人皆可分享、販售的商品。
-
平台型態:如 Hahow、YOTTA、Coursera、Udemy,讓講師、專業者能上架課程,收取學費與分潤
-
職業新興:催生「知識型創作者」、「線上導師」、「課程企劃師」等新職業型態
-
主題趨勢:理財知識、AI應用、創業指導、自我成長、語言學習最受青睞
實例:台灣的 Hahow 開課平台整合講師培訓、銷售頁設計與行銷資源,協助許多素人講師創造千萬收入。
內容授權
在文字、影音普及的網路時代,創作者擁有的著作權也具有高度商業價值。內容授權是一種低接觸、高擴散的變現方式,常見於內容媒體、行銷公司、出版業與影音平台之間。
-
模式一:一次性授權,如文章刊登、影像播映權利出售
-
模式二:長期合作,如創作者與品牌簽訂年度授權合約
-
模式三:聯名轉載,互換資源、共同曝光,提升知名度與信任感
實例:財經作家將原創分析文章授權給媒體平台定期轉載,不僅獲取稿酬,也建立穩定的讀者信任。
直播打賞
直播打賞是粉絲經濟的核心之一,讓觀眾在觀看直播過程中即時打賞,支持自己喜愛的創作者。這類變現方式具備即時性、互動性與高度情感連結,特別適合娛樂型、教學型、陪伴型的直播內容。
-
平台支援:YouTube Super Chat、Twitch Bits、TikTok直播禮物
-
直播主類型:遊戲實況主、才藝主播、語音導師、情感陪聊者
-
盈利來源:打賞金額、分潤比例、專屬貼圖或禮物回饋
實例:知識型創作者可結合「直播講座+即時問答」,邊講解邊接受打賞,提高觀眾參與感與回報意願。
付費會員
內容訂閱制讓粉絲願意為穩定產出與深度內容付費,是許多創作者實現穩定收入的關鍵模式。
-
平台工具:Patreon、Pressplay、YouTube 會員、LINE VOOM
-
獨家內容類型:教學影片、專屬社群、幕後花絮、電子報、定期直播
-
商業優勢:降低對廣告依賴、累積忠實受眾、可長期經營會員社群
實例:某設計師開設「每週一圖+設計解析」的訂閱內容,每月吸引數百位設計學生訂閱,形成穩定被動收入。
虛擬禮物
虛擬禮物是一種介於遊戲經濟與直播互動間的創新機制,平台設計虛擬道具(如玫瑰花、跑車、皇冠),粉絲可購買後送給表演者或講者,平台與創作者再進行分潤。
-
心理機制:滿足粉絲「存在感」與「支持感」
-
平台代表:TikTok、17LIVE、浪LIVE、BIGO LIVE
-
互動效果:激發表演者回應,促進更多互動與黏著度
實例:創業導師舉辦直播答題互動,每達成一階段便感謝打賞者,進一步拉近與粉絲距離。
品牌盈利模式,跨界聯名的行銷魅力!
每一個品牌就像一個有靈魂的個體,擁有獨特的風格、價值觀與文化。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品牌不再僅僅販售產品,更是透過打造「品牌影響力」進行多元變現。從品牌授權、跨界聯名、到品牌投資,這些都是讓品牌價值最大化的三大核心盈利模式。
品牌授權
品牌授權(Brand Licensing)是企業常用的盈利策略之一。只要品牌擁有高度辨識度的圖像設計、角色形象或商標,就能透過授權方式讓第三方合法使用,並收取權利金與分潤。
例如,三麗鷗旗下的 Hello Kitty 就是全球知名的授權範例,其圖樣廣泛出現在文具、服飾、家電、美妝等領域,帶動龐大的授權收益。
品牌授權的優勢在於:
-
無需投入製造成本,就能擴展產品線
-
提高品牌曝光與影響力
-
建立穩定的被動收入來源
品牌聯名
品牌聯名(Co-branding)是一種結合不同領域品牌進行行銷合作的策略。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於行銷活動、新品推出或市場擴展時使用,常常能透過話題操作與限量銷售,引發消費者搶購與媒體關注。
例如,Uniqlo 與藝術家 KAWS 的聯名T恤系列,每次發售幾乎都造成全球搶購;GU 與草間彌生的合作,更成功引入藝術元素,提升品牌文化質感。
品牌聯名的關鍵效益包括:
-
強化品牌年輕化與創新形象
-
借助對方品牌粉絲進行流量轉換
-
短期內有效提高話題與銷售數據
品牌投資
當品牌經營到一定規模與信任度,其價值不再侷限於產品銷售,而是能成為具有投資潛力的「無形資產」。大型企業、投資基金,甚至跨國集團,常會透過收購、入股、合併等方式,投資成熟或成長潛力高的品牌。
像是 LVMH 收購 Tiffany、Estée Lauder 投資 The Ordinary 母公司 Deciem,這些案例顯示了品牌的穩定收入與市場價值,足以成為資本運作的標的。
品牌投資的優勢在於:
-
可透過整合集團資源迅速擴張市場
-
增加品牌市值與議價能力
-
建立長期獲利的策略佈局
以錢滾錢!資本盈利模式
在金融市場中,「資本」本身就是一種可被操作與增值的商品。當企業擁有充足現金流或穩定收益後,便能進一步運用資金本身創造利潤,也就是所謂的「以錢滾錢」模式。這類資本盈利模式包含投資、理財、借貸等多種方式,目的在於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機會成本,並實現資本的最大化價值。
投資
企業在獲利達一定規模後,會開始進行資本投資規劃,將部分盈餘或閒置資金轉投入具經濟效益的資產當中,以追求長期報酬與戰略性佈局。這些投資可分為實體投資與金融投資兩大類。
-
實體投資:例如購買商業不動產、生產設備、新能源技術,或是併購具有潛力的初創企業。這類投資通常牽涉長期經營與價值提升。
-
金融投資:例如購買股票、ETF、基金等金融商品,以資本利得或配息作為回報來源。
舉例來說,Google母公司 Alphabet 曾大量投資於人工智慧、醫療科技新創公司,不僅拓展了產業版圖,也為其未來十年的營收增長奠定基礎。
理財
理財不僅是個人需要掌握的技能,對企業來說更是一種風險控管與資源最佳配置的手段。企業理財的核心在於「資產配置」,也就是根據資金的可動用性與預期現金流,進行多元配置,兼顧風險與報酬。
常見的企業理財手法包括:
-
將短期資金投入貨幣市場基金或高流動性存款
-
中長期資金則考慮定存、保本型商品、收益型債券
-
建立企業理財部門或委託資產管理公司協助操作
理財的本質不在於高風險高報酬,而在於「讓每一分資金都被有效利用」,避免出現資金閒置卻無法創造效益的情況。
借貸
借貸模式,又可稱為債權性投資,是一種風險相對較低、回報穩定的資本運用方式。企業可透過將資金借給其他企業或政府,換取利息收入。
常見形式包括:
-
購買國庫券或公債,享有穩定利率與國家信用保障
-
投資於公司債券,選擇具有投資等級的企業債,降低違約風險
-
參與商業票據市場,將資金短期出借給資金週轉中的企業
-
成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如 P2B 借貸平台)的資金方,透過借貸撮合收取利息
這類模式適合現金流穩定、資金暫時無需大量支出的企業,以固定利率作為穩健的利潤來源。
全球革命,平台經濟模式!
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正快速改變全球的商業邏輯與產業生態。與傳統單向式生產、銷售模式不同,平台經濟強調「連結」與「價值交換」,以技術為媒介,串連生產者與消費者、服務供應者與需求者。這類模式不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為企業創造前所未有的獲利空間,成為新經濟時代的核心模式之一。
電商平台
電商平台(E-commerce Platforms)透過線上商城、支付工具、物流串接與數據分析,為品牌與商家提供全方位的銷售通路。從傳統零售商到D2C品牌,皆能透過平台拓展銷售規模與市場範圍。代表平台包括:Amazon、阿里巴巴、蝦皮、momo購物、樂天等。
其商業價值體現在:
-
規模經濟:聚合大量商品與消費者,壓低營運成本
-
資料變現:分析消費行為與偏好,優化廣告投放與商品推薦
-
OMO整合:協助實體零售商實現「線上線下整合」(Online-Merge-Offline)
實例:蝦皮購物透過免運補貼與直播導購等策略,快速打入東南亞市場,並協助眾多中小型商家轉型線上。
社交平台
社交平台(Social Platforms)透過創造內容互動場景,累積龐大用戶基數,再以流量導入廣告、電商、訂閱等多元盈利方式。平台本身不生產商品,而是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影響力。代表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YouTube、LINE、TikTok、Threads 等。
其盈利模式包含:
-
廣告投放:根據演算法精準投放廣告,是主要營收來源
-
內容創作者經濟:透過付費訂閱、打賞、導購抽成等支持創作者
-
平台內商務:開設品牌頁面、直播銷售、社群電商等應用場景
實例:Instagram Shopping 將商品導入圖文內容與短影片中,使用者可邊瀏覽邊購買,大幅提升轉換率與品牌觸及。
共享經濟平台
共享經濟平台(Sharing Economy Platforms)透過數位工具與商業模型,媒合閒置資源與即時需求,讓資源利用最大化,降低使用成本。這類平台的重點並非「擁有」,而是「使用權」的最佳配置。代表平台包括:Airbnb、UBER、Foodpanda、Lalamove、Zipcar、Fiverr、PayPal(支付撮合功能)等。
其獲利模式常見於:
-
撮合手續費:每一筆交易中抽取服務費
-
動態定價與廣告:根據需求調整價格,或提供商家曝光服務
-
技術服務與保險:提供金流、風險控管、評價機制等加值服務
實例:Airbnb 利用閒置房源創造住宿收入,平台僅提供媒合技術與交易保障,卻無需實際持有資產,實現「輕資產高獲利」的經營奇蹟。
找對客群!開啟社群盈利模式
在數位時代,社群不再只是溝通與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種可以長期經營、持續創造收益的商業資產。所謂的社群盈利模式,指的是透過建立與特定客群之間的高互動關係,延伸出電商、服務、教育等多元變現機會。重點在於:「你經營的不只是產品,而是一群人」。
社群電商
社群電商是「社群+電商」結合而成的新型商業模式。相較傳統電商需要導流至第三方平台,社群電商直接讓消費者在社群中完成從「看到商品 → 互動 → 下單 → 付款」的完整購物流程,縮短轉換路徑,提高成交率。
常見場景包括:
-
在 Instagram、Facebook 上經營品牌粉絲頁,搭配 Reels、直播或限時動態導購
-
LINE 官方帳號綁定購物商城,導入一對一客服與優惠推播
-
小紅書、TikTok 等社交平台結合導購鏈接與商品標籤,實現邊看邊買
案例:美妝品牌Perfect Diary 完美日記透過微信社群+小紅書內容行銷,建立起龐大的私域流量池,實現短時間內高速爆量銷售。
社群服務
社群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指的是以興趣、理念、生活型態為基礎,建立起具高度共鳴的社群圈,再根據這些成員的需求提供對應的變現方式。
社群服務的盈利模式可分為:
-
廣告收入:以社群平台作為媒體管道,提供曝光與行銷服務
-
會員制收費:設立進階功能或專屬內容,供願意付費的核心成員使用
-
外部導流合作:與品牌合作,提供導流至官網、第三方平台的廣告位置或推廣文章
-
內容互動遊戲化:透過線上小遊戲、虛擬道具等提高互動,並導入內購機制
案例:Dcard不僅是大學生匿名社群,也透過廣告置入、校園活動合作與數位會員制度,實現多元營收。
社群教育
社群教育是將「內容經營」與「社群互動」結合的知識型商業模式。透過訂閱制、線上課程、線上社團等形式,將知識價值轉化為穩定現金流。特別適合專業導師、顧問、創作者等知識提供者。
典型操作包括:
-
建立 Facebook 社團或 Discord 群組,提供專屬學習資源
-
架設付費訂閱制平台(如 Patreon、Pressplay、Hahow),定期發布教學內容
-
結合直播教學、作業回饋、小班互動等,強化社群參與與續訂率
案例:設計教學平台PicSee School針對文創設計師提供訂閱教學,搭配社群討論與作品發表,營造學習與實踐並重的社群氛圍。
延伸閱讀:2025電商平台怎麼選?13個平台⽐較,幫你找出合適開店平台!
結論
商業模式代表著企業如何營運並賦予實際價值的方法,
其中著重探討收入來源和利潤的盈利模式,也掌握著整個企業成功與否的命脈。
因此懂得7類盈利模式以及27種策略方案,能去蕪存菁地抓到行銷重點,
掌握網路行銷的核心概念,透過
- 內容行銷
- 社交媒體行銷(如Facebook、Instagram、X等)
- 搜尋引擎優化(SEO)
- Google AdWords等付費廣告
- 網紅與KOL的影響力行銷
- 數據分析
與受眾產生情感連接,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和互動體驗,吸引目標消費者目光後,建立長久信賴度,成為品牌的忠誠粉絲。
行銷策略顧問就找戰國策! 擁有經驗值最豐富的即戰力
您想創業卻不知道如何做才會成功?
想發展網路市場卻沒有相關經驗?
不知道如何透過網路行銷提升業績?
經營企業遇到瓶頸業績無法提升嗎?
戰國策有25年雲端服務、網路行銷、電子商務的實戰經驗,累積30,000家客戶實戰經驗,為貴公司提供專業的企業經營顧問諮詢與執行計畫以提升公司業績。
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0800-003-191或加入戰國策官方LINE:@119m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