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起點,不該是錯誤的開始
在您滿懷熱情、準備大展宏圖之際,眼前的設立公司流程卻像是一片佈滿荊棘的迷霧。許多懷抱夢想的創業者,往往在公司設立的起步階段,就因為不熟悉法規、輕忽細節,而跌入各種「坑」中,不僅耗費寶貴的時間與金錢,甚至可能為未來的營運埋下難以挽回的法律或稅務地雷。
在台灣,設立公司流程看似標準化,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從公司名稱預查、資本額設定、營業地址選擇,到股東協議的簽訂,每一步都充滿了設立公司注意事項。根據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的統計數據,每年雖然有數萬家新公司成立,但同時也有為數不少的公司在短時間內停業或解散,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於最初公司設立時的開公司錯誤。這些錯誤,輕則導致文件被退件、延誤開業時程;重則可能面臨稅務追繳、股東糾紛,甚至個人資產受到牽連。我們將以專業但易懂的語調,提供實用且具體的操作指南,幫助您全面掌握設立公司注意事項,確保您的創業之路走得穩健、合規。
設立公司流程深度解析: 10 個致命的常見錯誤

設立公司流程常見錯誤:這 10 個坑千萬別踩戰國策集團
設立公司流程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涉及法律、會計、稅務等多個專業領域。許多創業者常抱持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倉促完成公司設立,殊不知,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開公司錯誤,卻可能在未來成為阻礙公司發展的巨大絆腳石。
以下,我們將深入剖析這 10 個最常見且最具殺傷力的設立公司流程常見錯誤,並提供詳盡的解決方案。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一:輕忽公司名稱預查的嚴格規定
設立公司流程的第一步,就是公司名稱預查。許多創業者會直接使用自己喜歡的名字,卻忽略了《公司法》和《商業名稱及所營事業預查審核準則》的嚴格規定。
常見錯誤:
- 與已登記名稱過於相似:僅修改一兩個字或使用同音字,會被主管機關駁回。
- 名稱不當或違反公序良俗:使用不雅、誇大或誤導性詞彙。
- 未預留足夠的備用名稱:只準備一個名稱,一旦被駁回,整個公司設立時程就會延宕。
實用建議:
- 多準備備選名單:至少準備 5-10 個名稱,並按照優先順序排列。
- 使用經濟部「公司名稱暨所營事業預查輔助查詢」:在正式送件前,先自行查詢,大幅提高通過率。
- 考慮商標權:設立公司名稱通過後,並不代表您擁有商標權。若您的品牌名稱與他人商標相同或近似,未來可能面臨侵權訴訟。這是許多創業者在設立公司注意事項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環。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二:資本額設定不合理,影響營運與信任度
自從公司法修訂後,台灣已取消最低資本額限制,這讓許多人誤以為資本額可以隨意設定。然而,不合理的資本額設定,是設立公司流程中一個隱形的大坑。
資本額設定常見錯誤:
- 資本額過低:設定 1 元或極低的資本額,雖然合法,但在與銀行往來、申請政府補助、爭取大型標案時,會嚴重影響公司信用和專業形象。
- 資本額過高:資本額越高,未來可能涉及的印花稅、規費等費用越高,且若未實際到位,會產生虛增資本額的法律風險。
- 未考慮行業特性:某些特許行業(如旅行社、保全業、金融業等)仍有法定的最低資本額要求,若未達標,則無法完成公司設立。
實用建議:
- 合理評估營運需求:資本額應足以支付公司設立初期的開辦費用、至少 6 個月的營運成本(如租金、人事、水電)。
- 諮詢專業人士:讓會計師根據您的商業模式和預算,建議一個合理的資本額範圍。
- 資本額查核:在設立公司流程中,資本額必須經過會計師查核簽證,確保資金確實到位,避免開公司錯誤。
(延伸閱讀:成立公司資本額設定技巧:太高太低都有風險 )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三:營業地址選擇不當,引發稅務與法規問題
營業地址不僅是收發信件的地方,它牽動著稅籍登記、房屋稅、地價稅、消防法規,甚至影響您是否能使用統一發票。這是最常見的設立公司注意事項之一。
選擇營業地址常見錯誤:
- 使用住宅區地址:許多住宅大樓的管理規約禁止設立公司,或該地址的土地使用分區不允許商業用途,一旦被檢舉,將面臨罰款或被迫遷址。
- 未取得房東同意:未簽訂正式租約或未取得房東書面同意,未來在稅務申報或地址變更時會遇到麻煩。
- 虛設行號:為了節省成本而借用地址,一旦被稅捐機關查獲「查無營業事實」,將會被註銷登記,並可能被視為逃漏稅。
實用建議:
- 確認使用分區:在簽約前,務必向地方政府建管單位確認該地址是否可供商業使用。
- 簽訂正式租約:租約上應明確載明「供公司設立公司登記及營業使用」。
- 考慮共享辦公室或商務中心:對於初期預算有限的創業者,選擇合規的商務中心作為營業地址,是避開此開公司錯誤的聰明做法。
(延伸閱讀:公司設立登記全攻略:必備文件與十個常見問題,看完馬上懂!)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四:股東結構與權益分配不明確
「創業夥伴」往往是公司最寶貴的資產,但也常是未來糾紛的根源。在設立公司流程中,許多人只專注於法律文件,卻忽略了股東間的權益分配協議。
股東結構與權益常見錯誤:
- 平均分配股權:最常見的開公司錯誤是股權 50/50,一旦意見不合,公司將陷入僵局(Deadlock),無法做出任何決策。
- 未約定閉鎖期與退出機制:股東隨時可以出售股權,導致公司經營權不穩定。
- 貢獻與股權不匹配:未考慮資金、技術、人力、創意等不同貢獻的價值,單純以出資比例分配股權。
實用建議:
- 避免 50/50 股權:應設定一個具備決策權的單一大股東(例如 51%),或引入外部董事或顧問作為關鍵決策者。
- 簽訂股東協議(Shareholders’ Agreement):在設立公司前,明確約定股權稀釋、閉鎖期、優先購買權、退出機制(如 Buy-Sell Agreement)、以及未來增資的權利義務。
- 考慮閉鎖型公司:若股東人數少且關係緊密,可考慮設立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允許更彈性的股權設計(如複數表決權股、黃金股等)。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錯誤五:營業項目選擇過於籠統或遺漏項目
營業項目決定了您的公司可以合法經營的業務範圍。在設立公司流程中,營業項目的填寫看似簡單,卻是影響未來營運的關鍵。
營業項目常見錯誤:
- 只填寫單一項目:未來若要擴展業務,每次新增營業項目都需要向主管機關申請變更登記,耗時費力。
- 遺漏特許行業代碼:某些行業(如食品、醫療器材、人力仲介等)需要特定的許可證或執照,若未填寫正確的營業項目代碼,可能導致後續申請執照時受阻。
- 過度依賴「ZZ99999-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雖然這項代碼涵蓋範圍廣,但若主要業務未明確列出,可能影響客戶對公司專業度的判斷。
實用建議:
- 涵蓋所有潛在業務:在不增加額外法規限制的前提下,盡可能將未來 3-5 年可能涉及的業務項目都列入。
- 精確選擇特許項目:對於需要許可證的業務,務必確認代碼正確,並提前準備相關文件。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六:忽略稅務規劃,本末倒置稅負加重
許多創業者在設立公司流程中,只關注「如何成立」,卻忽略了「如何節稅」。台灣的稅制複雜,缺乏事前規劃,是常見的開公司錯誤。
稅務規劃常見錯誤:
- 未選擇合適的發票類型:小規模營業人(免用統一發票)雖然可以省去記帳費用,但無法抵扣進項稅額,對於需要大量採購或設備投資的企業來說,反而不利。
- 股利所得與薪資所得的稅負差異:初期老闆常將公司盈餘以薪資方式發給自己,卻忽略了股利所得和薪資所得在個人綜合所得稅上的巨大差異。
- 未申請營業稅零稅率:從事外銷業務的公司,若未依規定申請營業稅零稅率,將多繳 5% 營業稅。
實用建議:
- 選擇專業會計師:在設立公司流程開始前,就應諮詢會計師,進行稅務模擬和規劃。
- 善用免用統一發票:若您的客戶多為非營業人(一般消費者),且月營業額未達 20 萬元,可考慮申請免用統一發票。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七:文件準備不齊全或格式錯誤
這是最基礎、卻也最常導致設立公司流程延宕的開公司錯誤。主管機關對於文件格式、簽章、影本清晰度等都有嚴格要求。

設立公司流程常見錯誤:這 10 個坑千萬別踩戰國策集團
常見錯誤:
- 股東身分證影本不清晰:模糊或裁剪不當的影本會被要求補件。
- 房屋使用同意書未載明用途:僅提供租約,但未附上房東的房屋使用同意書或房屋稅單影本。
- 未正確使用大小章:公司設立登記時,應使用籌備處的大章(公司名稱)及負責人的小章。
實用建議:
- 建立文件清單:使用專業事務所提供的文件清單(Checklist),逐項核對。
- 預留充足時間:將文件準備視為設立公司流程中最耗時的部分,預留至少 1-2 週的時間。
| 項目 | 必備文件 | 備註 |
| 公司名稱 | 公司名稱預查申請表 | 至少 5 個備選名稱 |
| 資本額 | 銀行存款餘額證明(存摺影本) | 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 |
| 營業地址 | 房屋使用同意書、房屋稅單影本 | 需確認可供商業使用 |
| 股東/董監事 | 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印鑑證明 | 外國人需提供護照影本與居留證 |
| 申請文件 | 公司設立流程申請書、章程 | 需使用主管機關指定格式 |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八:忽略勞健保與職災保險的義務
許多新創公司在公司設立初期,常將勞健保視為額外負擔而延遲辦理,這是嚴重的開公司錯誤,可能面臨鉅額罰款。
勞健保與職災常見錯誤:
- 負責人未投保:公司負責人(雇主)依法必須投保勞保,但常被誤認為可自由選擇。
- 員工未在到職當日加保:勞健保應在員工到職當日生效,延遲加保會被追溯保費並處以罰款。
- 未辦理職災保險:職災保險是強制性的,即使是只有一人的公司也必須辦理。
實用建議:
- 成立即辦理:在設立公司流程完成、取得統一編號後,應立即向勞保局和健保署辦理投保手續。
- 負責人投保規定:負責人應以「被保險人」身分投保勞保,投保薪資不得低於所屬員工最高一級。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九:未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與會計制度

設立公司流程常見錯誤:這 10 個坑千萬別踩戰國策集團
許多創業者認為,公司小就不需要複雜的會計制度。這種想法是導致未來財務混亂、甚至觸犯《商業會計法》的根源。
內部控制與會計制度常見錯誤:
- 公私帳不分:將公司資金與個人資金混用,例如用公司帳戶支付個人費用,或用個人帳戶收取公司收入。
- 憑證保存不當:未依規定保存發票、收據等憑證,或憑證遺失、不完整。
- 未定期編制財報:未定期(至少每月)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導致無法掌握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
實用建議:
- 公私分明:公司設立後,所有收支都必須透過公司銀行帳戶,並取得合法憑證。
- 建立會計制度:即使是小型公司,也應建立一套簡單的內部控制流程,例如費用報銷流程、採購核准權限等。
| 混淆行為 | 潛在風險 | 設立公司注意事項 |
| 公司支付個人費用 | 視為負責人薪資或股利,需補繳個人所得稅 | 應以借支或薪資發放處理 |
| 個人帳戶收取公司收入 | 視為逃漏公司營業稅與營所稅,面臨罰款 | 所有收入必須進入公司帳戶 |
| 未保存完整憑證 | 費用無法認列,需補繳營所稅 | 憑證須依《商業會計法》保存 5-10 年 |
設立公司常見錯誤十:忽略後續的法令遵循與定期申報
設立公司流程的完成,僅是合規旅程的開始。台灣的法令繁多,後續的定期申報與遵循義務,是許多公司在營運中期的開公司錯誤。
法令遵循常見錯誤:
- 未按時申報營業稅:每兩個月需申報一次營業稅(401/403 表),逾期將產生滯納金。
- 未辦理年度結算申報:每年五月需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
- 公司變更未及時登記:舉凡地址變更、負責人變更、資本額增減等,都需在事實發生之日起 15 天內向主管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實用建議:
- 委託專業代理人:將記帳、報稅、工商登記變更等事務委託給專業會計師或記帳士,確保時效與合規性。
- 建立年度行事曆:將重要的稅務申報、工商變更期限列入行事曆,進行預警。
- 數據佐證與實際案例:
數據佐證: 根據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的統計,在 114 年 1 月至 9 月期間,台灣新設立的公司登記家數總計為 32,413 家,展現出強勁的創業動能。然而,在這些新設公司中,有超過 20% 的公司在成立後五年內面臨停業或解散的命運。這驚人的數字背後,除了市場競爭因素外,設立公司流程中的合規性開公司錯誤是主要原因之一。許多公司正是因為輕忽了稅務、勞健保或股東協議等設立公司注意事項,導致營運成本激增或內部矛盾爆發。
實際案例一:地址惹的禍
創業者 A 為了節省租金,將新成立的網路科技公司地址登記在自家住宅區大樓。在設立公司流程中,雖然順利通過了登記,但在營運一年後,因鄰居檢舉,被地方政府建管處認定違反土地使用分區規定,要求限期遷址並處以罰款。A 公司不僅被迫緊急尋找新地址,還因此中斷了重要的政府補助申請,造成雙重損失。這個開公司錯誤提醒我們,營業地址的合規性是公司設立的基石。
實際案例二:股權僵局的代價
創業者 B 與其技術夥伴 C 以 50/50 的股權比例共同設立公司,共同擔任董事。在產品開發方向上,B 傾向保守,C 傾向激進,雙方意見僵持不下。由於股權結構沒有任何一方擁有決定權,公司連續三個月無法通過任何重大決策,最終導致錯失一筆關鍵投資,公司陷入停擺。這個案例凸顯了在設立公司流程中,事先簽訂股東協議、避免股權僵局的重要性,這是最關鍵的設立公司注意事項之一。
設立公司流程中,我一定要找會計師或記帳士嗎?
雖然法律上沒有強制規定,但強烈建議委託專業人士。公司設立涉及《公司法》、《商業會計法》、《稅捐稽徵法》等多重法規,專業人士能確保文件合規性、加速流程,並在初期就為您做好稅務規劃,避免日後因開公司錯誤而產生的罰款或法律風險。尤其對於不熟悉設立公司注意事項的創業者來說,專業協助是最佳投資。
設立公司流程的資本額一定要存入銀行嗎?
是的。無論您是設立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都必須實際存入銀行專戶(籌備處帳戶),並由會計師進行查核簽證,證明資金確實到位。這是設立公司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目的是確保公司有足夠的償債能力。在查核完成後,資金即可動用。
設立公司流程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整個設立公司流程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文件準備速度、主管機關審核效率、以及是否需要申請特許。一般來說,從名稱預查到取得統一編號,若文件齊全且一次通過,約需 10 到 20 個工作天。若委託專業事務所代辦,且無開公司錯誤,時間可大幅縮短。
如果我只有一個人,可以設立公司嗎?
可以。您可以設立「一人有限公司」或「一人股份有限公司」(需至少一位股東,但股東可兼任董事)。台灣的公司法允許一人設立公司。但請注意,即使只有您一人,仍須遵守所有設立公司注意事項,包括勞健保投保、會計憑證保存、以及定期報稅的義務。
設立公司完成後,多久要開始繳稅?
公司設立後,即使還沒有開始營業或尚未獲利,仍有基本的稅務申報義務:
營業稅:每兩個月(單月 1-15 日)申報一次,即使營業額為零(俗稱「零申報」)也必須申報。
營利事業所得稅:每年五月申報一次。
扣繳申報:若有發放薪資、租金等,需在次月 10 日前進行扣繳申報。
我可以先用個人名義接案,等賺錢了再設立公司嗎?
這是許多創業者常犯的開公司錯誤。雖然初期可以個人名義接案,但當業務量增加、收入提高時,個人所得稅率會快速上升(最高可達 40%)。設立公司後,營利事業所得稅率為 20%,且有更多費用可以合法認列抵稅。因此,建議一旦業務穩定,就應儘早完成設立公司流程,以進行更有效的稅務規劃。
設立公司流程錯誤中最難補救的是哪一個?
實務上,最難補救的是股東結構與權益分配不明確。一旦公司開始獲利或面臨重大決策,股東間的爭議往往會導致公司運作停擺。相較於稅務或地址問題可以透過補繳或變更來解決,股權糾紛往往需要耗費鉅額律師費與漫長訴訟,嚴重影響公司存續。因此,在設立公司流程的初期,務必將股東協議視為最重要的設立公司注意事項。
掌握設立公司流程,實現穩健創業
創業的熱情值得肯定,但合規的公司設立是事業長久發展的基石。透過我們對這 10 個設立公司流程常見錯誤的深度剖析,您應已清楚認識到,設立公司不僅是遞交文件、蓋章簽名的形式主義,更是一項涉及法律、稅務、會計、股權等層面的專業決策。
從精準的名稱預查,到合理的資本額設定,再到完善的股東協議,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您公司未來的營運順暢與風險防範。避免這些開公司錯誤,不僅能讓您的設立公司流程更順利,更能讓您將寶貴的精力集中在核心業務的開拓上。記住,成功的創業者,不只懂得抓住市場機會,更懂得如何規避潛在的法律與財務風險。
(延伸閱讀:公司設立流程八大步驟與實務操作 )
| 常見錯誤 | 潛在風險 | 解決方案 |
| 輕忽名稱預查 | 品牌侵權、流程延宕 | 多備選名稱,考慮商標權 |
| 資本額不合理 | 影響信用、稅務風險 | 依營運需求合理評估,會計師簽證 |
| 營業地址不當 | 遭罰款、被迫遷址 | 確認土地使用分區,簽訂正式租約 |
| 股東權益不明 | 股權僵局、內部糾紛 | 簽訂股東協議,避免 50/50 股權 |
| 忽略稅務規劃 | 稅負加重、面臨補稅 | 諮詢會計師,選擇合適發票類型 |
📞 馬上行動:專業成為您的後盾
設立公司流程的複雜性,不該成為您實現夢想的阻礙。如果您希望避開所有開公司錯誤,確保公司設立的每一步都穩健合規,那麼,將專業事務交給專業團隊處理,是您最明智的選擇。
讓戰國策協助您實現創業夢想
戰國策提供一站式公司設立服務,從公司名稱預查、設立登記、營業登記到商標註冊,全程由專業團隊為您服務,讓您專注於事業發展!
🎯 戰國策服務優勢
✅ 20 年專業經驗:服務超過 50,000 家企業
✅ 一站式服務:公司設立 + 商標註冊一次搞定
✅ 高核准率:專業團隊把關,大幅提升成功率
✅ 透明收費:無隱藏費用,價格公開透明
✅ 快速辦理:最快 3-5 個工作天完成公司設立
📞 立即聯繫我們
- 服務網址:https://www.nss.com.tw/create-company-service
- 免費諮詢專線:0800-003-191
- LINE 官方帳號:@119m
現在就聯繫戰國策,讓我們陪您一起實現創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