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365天全年無休服務專線 0800-003-191

﹝企業衰敗的五個階段﹞


以下是「企業衰敗的五階段」,以及「企業於各個衰敗階段,會有哪些徵兆」:
階段1:「成功之後的傲慢自負」
成功之後因傲慢自大,而停下當初成功的飛輪動能。
*徵兆:
(1)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下一波新浪潮上、或為新事業所引誘,忽略了原本的飛輪;(2)因為傲慢自大而忘了初心(企業之所以會自行開啟衰敗,其由頭皆源於此)。
衰敗的第一階段,通常來自於這三大病因的其中一兩個以上:失焦(不再專注)、傲慢(不再戒慎)、自大(忘了所以)。
……………………
階段2:「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更快、更大」
主要問題不在自滿或追求成長,而是走過頭了,重點在「不知節制」。
*徵兆:
一個很明確的跡象是「失去紀律」(在許多面向上),例如:大躍進式地跨入自己毫無熱情或不擅長的新領域(違背了刺蝟原則);採取違背企業核心價值及不符合公司經濟引擎的活動;執迷不悟地大舉擴大規模,一心追求有趣的新事業、忽視原本的核心事業…等,以上種種都是企業缺乏紀律的表現。
衰敗的第二階段,主要徵兆有三:(1)缺乏紀律、(2)人才不足、(3)組織官僚化,而其總合的結果將使得企業顯現出「平庸化」。
……………………
階段3:「輕忽風險、罔顧危險」
賭性堅強,無視於愈來愈多的負面證據,過多的錯誤決策、再加上幾個重大的決策錯誤,導致企業衰頹之勢愈發猛烈,於此同時,「輕忽風險、罔顧危險」的現象也變得愈來愈嚴重,更加劇企業的衰敗沉淪。
*徵兆:
(1)專斷獨行或野心極大、但能力與視野高度卻不能及之的領導人;(2)與之呼應的是臭味相投的團隊(廟堂之上朽木為官)形成浮濫共構組織。
衰敗的第三階段,一個很大的特色是「失能的團隊」(團隊失去生氣和活力,不但沒了正向的對話,並且淪為一言堂,使得好人才加速流出),其最後結果是團隊整個失靈,只剩下阿諛奉承及好大喜功的中高階人員,且財務狀況持續惡化。
……………………
階段4:「病急亂投醫」
企業衰敗第三階段的領導人可能是專橫傲慢、脫離現實以及無能,而衰敗第四階段的領導人則是高調且好大喜功;而從衰敗的第三階至第四階,都有著:營運績效走下坡、愈來愈看不到未來、組織頻重組、更換執行長…等諸多共同點。
*徵兆:
(1)因為變本加厲而使得沉痾更重,於是只能病急亂投醫;(2)到了衰敗的第四階段,企業的「組織紀律持續崩壞、企業文化惡至極點」,這時的局面已經難以挽救;(3)陷入階段四的企業會嘗試開出以及服用各種新的「特效藥」,像是新「計畫、策略、願景、企業文化、價值、產品、科技、收購標的…等」。
從階段三到階段四是關鍵,企業有可能止於衰敗的第三階段、甚至開始反轉變好?或是加速及加劇整個企業的衰敗之象?重點就在於企業領導人是否「明心自持」、或是「變本加厲」?一旦領導人選擇變本加厲,就會讓情況變到無法收拾之地步,此時企業的選擇愈來愈少,最後也只能選擇孤注一擲、病急亂投醫了。
……………………
階段5:「放棄掙扎,變得無足輕重或走向敗亡」
如果不能在第四階段止步,企業便只能一路再向下敗落至底,也就是進入衰敗的第五階段(最終階段),此一階段其實離死亡只差一步而已。
*徵兆:
在前面嘗試過許多自救手段未果之後,這時候的企業通常已經無力翻身了,因此只得放棄掙扎,又因已跌落至最低點而變得無足輕重,要不就是只能苟延殘喘、要不就是賣掉公司、或是關門大吉徹底走向敗亡。
——————————-
「危邦不入、危階止步」,企業何以致之呢?
今天所談的「衰敗的五個階段」(其實要關注的只有前4個階段,因為一旦進到第五階段即已無力回天,而且「即便不死也已凋零」,與死亡無異矣),因此,企業必須要在到達第五階段之前就STOP!
如果可以的話,企業肯定不會也不想讓企業的衰敗一路下行。
但若是很不幸地,等到企業察覺自己落入衰敗、且局勢已相當嚴峻之時,也絕對要遠離衰敗的第四階段,因為此時才去尋找特效藥,雖然還是有一絲機會能反轉局勢、只是將會異常費力(要反轉局勢的方法:須重拾紀律、找回初心,最重要的是必須找到那個「最重要的洞見」,而不是去找虛妄的特效藥)。
只有少數人能洞察機先,一個領導人不需要靠求神問卜去治理組織與企業,但每個領導人都應該祈禱,萬一我的企業已經步入衰敗了,最壞的情況就是能夠止於第三階,或是在到達第二階之前就叫停,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從一開始,連第一個衰敗的台階都不要踏入。
要想「危邦不入、危階止步」,靠的就是事前的知識學習,若您未曾讀過企業衰敗的幾個階段及其相關徵兆,您就會對這些衰敗徵兆視若無睹,但當您瞭解了、並將它們放在心上之後,衰敗與凶兆自然就會離你遠去,這就是「失敗」(衰敗)能教會、並帶給我們的好處。
比方說,為什麼「成功之後的傲慢自負」必然會引發企業衰敗的第一個階段呢?原因就在於,成功往往易令企業變得盲目,進而做出糟糕的決策,也就是說,「盲目是因,而糟糕的決策為果」,如果企業沒有成功過,或許目盲的問題還不嚴重,但當企業成功之後則很容易招致傲慢自負、更加劇目盲,而致做出錯誤決策。
以上,這個「失敗學」(在此為「企業衰敗理論」)顯示出了一個很清晰的「企業衰敗的因子鏈」:成功》》傲慢自負》》目盲》》糟糕的決策(或錯誤決策);簡化之即:「盲目是企業衰敗的開始,而成功會誘發及加劇這個衰敗因子鏈」,柯林斯的說法則是:「成功之後的傲慢自負」是企業衰敗的第一階段。
企業衰敗有很多原因(如圖:「企業失敗的六個內因」)
※容我再次提醒:問題不在成功或失敗,而在於由於成功而傲慢自負而致目盲;企業領導人要避開的”兩個因果節點”為:「盲目」之因及「糟糕決策」之果。
………………
除了可以學到如何「避凶以趨吉」之外,從以上的衰敗徵兆與衰敗企業的常見作為之中,透過反向工程,也能讓我們找出讓企業得以繼續壯大(基業長青)、或是再次強大的成功基因。
譬如說,在衰敗的各個階段會各自顯示不同的徵兆,而若想反轉局勢也須有不同的因應方式,例如,如果已經踏入了衰敗的第一階段,這時候想要轉危為安,最好的做法建議就是「重拾初心」以及「重新聚焦」;而這個「重拾初心」指的不只是當初創立時的「企業初心」,也包括了令這企業當初得以成功的「成功特質」。可見,比起成功學,失敗學能教我們的顯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