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創業第一步,您選對「身份」了嗎?
在台灣,懷抱創業夢想的人們在踏出第一步時,往往會面臨一個關鍵的抉擇:究竟該成立公司行號中的「公司」還是「行號」?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上的選擇,更是決定了您事業未來發展軌跡、稅務負擔、法律責任,乃至於市場形象的根本性決策。許多創業者在初期因為不了解公司行號差異,盲目選擇了看似簡單的「行號」,卻在業務擴展、尋求融資或承接大型專案時,才發現組織形式的限制成為了發展的絆腳石,被迫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進行組織變更。
這篇文章旨在為所有準備或已經開始創業的您,提供一份最全面、最深入的成立公司行號指南。我們將從法律責任、稅務結構、名稱保護、資金籌措與形象建立等五大面向,徹底解析公司 vs 行號的根本區別。透過權威的官方數據佐證、實務案例分析以及清晰的比較表格,幫助您在創業之初,就能做出最符合您事業願景的正確選擇。了解這些公司行號差異,是您穩健經營、邁向成功的基石。無論您是打算經營一家地區性的小店,還是放眼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科技新創,這份詳解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決策參考。

深度解析五大核心的公司行號差異
要真正理解成立公司行號的決策核心,我們必須從五個維度進行深度剖析。這五個維度涵蓋了創業經營最重要的面向:法律風險、財務成本、品牌保護、成長潛力與外部觀感。
一、法律責任:無限與有限的巨大鴻溝
法律責任是公司行號差異中最關鍵、也最具風險的一點。它決定了當企業面臨債務或法律訴訟時,創業者個人資產是否會受到牽連。
1. 行號(商業)的「無限清償責任」
行號(通常稱為商號或商業)依據《商業登記法》設立,其法律主體性是與負責人或合夥人緊密綁定的。這意味著行號不具備獨立的「法人格」。
- 負責人責任:行號的負責人或合夥人對行號所負的債務,必須承擔無限清償責任。換句話說,一旦行號資不抵債,債權人有權追討負責人或合夥人的個人財產(如房產、存款、汽車等)來償還債務。
- 風險適用情境:對於風險較低、資本需求小、業務單純的微型事業,如路邊攤、小吃店、個人工作室等,或許可以接受此風險。但只要業務涉及簽訂合約、採購高價設備或可能產生高額賠償的服務,無限責任的風險就會被極度放大。
2. 公司的「有限責任」保障
公司(依《公司法》設立,常見為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具備獨立的法人格。公司是一個獨立的法律實體,可以自己的名義簽約、擁有財產、負擔債務。
- 股東責任:公司的股東(出資者)對公司所負的責任,以其出資額為限。這就是所謂的「有限責任」。舉例來說,一位股東出資 100 萬元,即使公司負債 1 億元,該股東最多只會損失這 100 萬元出資額,其個人名下的其他財產受到法律保護,不會被用來清償公司債務。
- 風險適用情境:對於高風險、高資本、需要大量外部合作或可能涉及產品責任的產業(如科技研發、製造業、大型工程、進出口貿易等),選擇公司組織是保護創業者個人財產的唯一途徑。
| 法律責任比較 | 行號(商業) | 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
| 法律地位 | 不具備法人格 | 具備獨立法人格 |
| 負責人/股東責任 | 無限清償責任 | 有限責任(以出資額為限) |
| 債務風險 | 個人資產可能被追償 | 個人資產與公司資產分離 |
| 適用情境 | 業務單純、風險低、規模小 | 高風險、高資本、對外合作多 |
二、稅務結構:節稅空間與所得稅的權衡
稅務是創業者最關心的公司行號差異之一。兩者在「營業稅」和「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所稅)的處理上有著天壤之別,直接影響淨利潤。
1. 行號的稅務特色: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
行號在稅務上的最大特點是「免繳營所稅」,但這並不意味著免稅。
- 營業稅:
- 小規模營業人:若行號每月營業額未達 20 萬元,可向國稅局申請成為「小規模營業人」,由國稅局查定課徵,每季繳納一次,稅率僅 1%。且可「免用統一發票」。這是行號在稅務上的最大優勢。
- 使用發票行號:若營業額超過 20 萬元,則須使用統一發票,營業稅率與公司相同,為 5%。
- 營所稅與綜所稅:行號本身不需繳納營所稅。行號的年度盈餘會直接「視為」負責人或合夥人的個人所得,全額併入負責人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綜所稅)中申報。台灣綜所稅最高稅率可達 40%,這對於高獲利的行號來說,稅負極重。
2. 公司的稅務特色:雙重課稅與保留盈餘
成立公司行號中的「公司」在稅務上制度更為複雜,但提供了更大的節稅規劃空間。
- 營業稅:一律使用統一發票,稅率為 5%。
- 營所稅:公司需先就其年度盈餘繳納營所稅,目前稅率為 20%(課稅所得額 12 萬元以下免稅)。
- 股利所得稅:公司繳完營所稅後,若將盈餘分配給股東(即發放股利),股東還需將這筆股利收入併入個人綜所稅申報(這就是所謂的「雙重課稅」)。
- 節稅優勢:公司可以透過「保留盈餘」來遞延稅負。若公司決定不分配盈餘,而是將資金留在公司內作為營運資金或擴大投資,則需繳納 5% 的未分配盈餘稅。然而,相較於個人綜所稅最高 40% 的稅率,公司稅率 20% + 未分配盈餘稅 5%(合計 25%),在利潤較高時,反而能達到更佳的稅務效益。
| 稅務結構比較 | 行號(商業) | 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
| 營所稅率 | 0%(直接併入個人綜所稅) | 20%(課稅所得額 12 萬以下免稅) |
| 營業稅率 | 小規模營業人 1% (免用發票);一般 5% | 一律 5% (需用發票) |
| 盈餘分配稅負 | 負責人/合夥人全額併入綜所稅 (最高 40%) | 股東股利所得併入綜所稅 (可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 |
| 節稅空間 | 幾乎無節稅規劃空間 | 可透過保留盈餘、薪資費用等進行稅務規劃 |
三、名稱保護與營業範圍:區域性與全國性的差異
成立公司行號的名稱與營業範圍,直接影響了品牌的保護力度與市場的擴展潛力。
1. 行號的區域限制
行號的名稱保護僅限於其登記的縣市範圍內。
- 名稱專用權:例如,您在台北市成立「XX商行」,只要在台北市內沒有重複名稱即可。但在新北市或高雄市,可以合法存在另一家同名的「XX商行」。
- 營業範圍:行號的營業範圍通常被視為具有地區性。雖然實務上行號可以跨縣市經營,但在法律上和形象上,其地域性較強。
2. 公司的全國唯一性
公司的名稱在全國範圍內都受到保護,具有唯一性。
- 名稱專用權:一旦您的公司名稱(例如:「XX有限公司」)通過經濟部核准,全台灣就不能有第二家公司使用相同的名稱。這為品牌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護。
- 營業範圍:公司可以自由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無需進行跨縣市的商業登記變更。這對於規劃連鎖經營、電商平台或國際貿易的創業者來說,是必要的條件。
四、資金籌措與成長潛力:擴張的彈性
當事業進入成長期,對外募集資金、引進專業人才或進行股權激勵時,成立公司行號的組織形式將決定其彈性。
- 行號的限制:行號的資本結構簡單,難以透過發行股份或股權轉讓來引進外部資金或策略投資人。銀行在審核貸款時,也傾向於選擇風險較低、財務制度更健全的公司組織。行號的擴張性極為有限。
- 公司的優勢:
- 融資便利:公司組織(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發行股票、引進天使投資人、創投基金(VC)或進行公開募資(IPO)。其獨立法人格和有限責任,使外部投資者更願意投入資金。
- 股權激勵:公司可以透過發放員工認股權、限制型股票等方式,對核心員工進行股權激勵,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
- 組織彈性:公司法提供了多種組織類型(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進行調整,例如閉鎖性公司特別適合新創公司進行股權設計。

五、專業形象與品牌信任度:市場的觀感
在商業世界中,成立公司行號的選擇,無形中也傳遞了企業的規模與專業度。
- 行號的形象:一般來說,「商行」、「企業社」或「工作室」等行號名稱,在市場上常被視為小規模、個體戶的經營模式。在面對大型企業、政府標案或國際客戶時,行號的身份可能會在信任度上處於劣勢。
- 公司的形象:公司(尤其是「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稱,則代表了企業具備獨立的法人格、較為嚴謹的財務制度以及明確的法律責任。這在潛在客戶、供應商或合作夥伴眼中,通常意味著更高的專業度、穩定性與可信賴度。對於需要建立全國性品牌或進行 B2B 業務的企業來說,公司是提升形象的必要選擇。
實務案例分析:兩種創業路徑的抉擇與結果
透過兩個實際案例,我們可以更具體地看到成立公司行號的選擇,如何影響企業的命運。
案例一:小規模電商的稅務陷阱(行號轉公司)
背景: 王先生最初開設了一家網路服飾店「時尚衣櫥商行」,選擇登記為行號,並成功申請為小規模營業人(免用發票,營業稅 1%)。初期每月營業額約 15 萬元,稅負極輕。
轉折: 經過兩年發展,王先生的電商生意爆發,每月營業額穩定超過 50 萬元,淨利潤達到 20 萬元。
問題:
- 行號被迫改為使用發票,營業稅變為 5%。
- 年淨利 240 萬元全數併入王先生的個人綜所稅。假設王先生還有其他收入,總所得級距很可能落入 30% 或 40% 的高稅率區間。
- 王先生發現,如果成立公司,年淨利 240 萬元只需繳納 20% 的營所稅(48 萬元),剩餘盈餘可保留在公司內進行再投資,只需繳 5% 的未分配盈餘稅。而現在,他需要以個人名義繳納高額綜所稅,稅負遠高於公司。
結論: 由於未能預見成長,王先生的「時尚衣櫥商行」最終花費了額外費用與時間,將行號變更為「時尚衣櫥有限公司」,以進行更有效的稅務規劃與風險隔離。這個案例說明,高成長潛力的事業,應在一開始就選擇成立公司行號中的「公司」。
案例二:高科技新創的法律風險(公司保障)
背景: 陳小姐與兩位夥伴共同創立了一家開發 AI 軟體的公司「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每人出資 100 萬元。他們選擇了有限公司,並與客戶簽訂了多份高額的軟體開發合約。
轉折: 在一次大型專案交付後,客戶指控軟體存在重大瑕疵,導致其業務損失,要求「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賠償 500 萬元。
結果:
- 由於「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是獨立法人,客戶只能向公司求償。
- 公司的股東(陳小姐與夥伴)僅需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即使公司最終因賠償而倒閉,陳小姐的個人房產、存款等都不會被用來清償公司的債務。
- 如果陳小姐當初選擇成立「創新科技企業社」(行號),則三位合夥人必須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個人資產將面臨被追償的風險。
結論: 高風險、高價值合約的業務,成立公司行號中的「公司」所提供的有限責任,是創業者的最重要保障。
數據佐證:台灣商業組織的現況與趨勢
根據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台灣企業主在成立公司行號上的選擇趨勢[1]。
數據引用: 截至今(114)年 6 月底止,全國公司登記家數約為 80 萬 776 家,而商業登記(行號)家數則約為 99 萬 5,180 家。兩者總計約 180 萬家商業組織。
這組數據揭示了幾個重要的事實:
- 行號數量略多:目前台灣的行號數量略多於公司數量,這反映了台灣社會中仍有大量的微型、個體經營者偏好選擇設立流程較為簡便的行號。
- 公司組織的重要性:儘管行號數量較多,但從經濟規模和影響力來看,公司組織承載了台灣絕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這也間接說明,當事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或進入特定產業時,成立公司行號中的「公司」是必然的選擇。
- 趨勢:近年來,隨著法規的普及和創投生態的發展,越來越多新創企業在初期就選擇有限公司或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以利於未來的股權規劃和融資。
選擇公司行號的決策樹:我該選哪一個?
面對公司行號差異,以下決策樹可以幫助您快速判斷最適合您的組織形式:
- 您的事業風險高嗎? (例如:涉及高額合約、產品責任、高負債)
- 是 → 選擇公司(有限責任是首要考量)。
- 否 → 進入下一步。
- 您的預期年營收會超過 200 萬元嗎? (約為小規模營業人門檻的 10 倍,高於此數字稅負差異會非常顯著)
- 是 → 選擇公司(稅務規劃空間大,避免個人綜所稅高稅率)。
- 否 → 進入下一步。
- 您需要引進外部投資人或進行股權激勵嗎?
- 是 → 選擇公司(行號無法進行股權操作)。
- 否 → 進入下一步。
- 您的品牌需要全國性保護嗎? (例如:連鎖店、全國電商)
- 是 → 選擇公司(名稱全國唯一)。
- 否 → 選擇行號(若業務僅限於單一縣市,行號設立流程簡單)。
延伸閱讀建議:讓您的知識體系更完整
為了讓您對公司設立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們建議您延伸閱讀以下相關文章,以補足實務操作上的細節:
- [公司設立流程全攻略]:https://www.nss.com.tw/company-setup-guide/
- [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選擇]:https://www.nss.com.tw/limited-vs-stock-company/
- [商標註冊的重要性與流程]:https://www.nss.com.tw/trademark-registration-service/
- [新創企業如何選擇會計師事務所]:https://www.nss.com.tw/accounting-firm-selection/
- [營業登記與稅務規劃入門]:https://www.nss.com.tw/business-tax-planning/
常見問題 FAQ:釐清成立公司行號的實務疑問
在決定成立公司行號的過程中,創業者經常會遇到許多實務上的疑問。以下整理了 7 個最常見的問題,幫助您全面理解公司行號差異。
Q1:成立公司行號的流程哪個比較簡單?
行號的設立流程相對簡單且快速。它主要向縣市政府的商業登記主管機關申請,所需文件較少,通常不需經過會計師資本額查核簽證(除非資本額較高)。而公司的設立則需要經過經濟部(或地方政府)的名稱預查、銀行開立籌備戶、會計師資本額查核簽證、最後才是設立登記,流程較為嚴謹和複雜。
Q2:行號可以轉換成公司嗎?流程會很麻煩嗎?
行號可以轉換成公司,這在實務上稱為「組織變更」。流程上相對麻煩,需要先將行號辦理歇業,清算相關稅務,再以公司名義重新辦理設立登記。這涉及資產轉移、合約主體變更、稅籍變更等複雜程序,建議尋求專業會計師協助,以避免稅務上的潛在問題。因此,若預期事業會快速成長,最好一開始就選擇成立公司行號中的「公司」。
Q3:公司和行號在開立發票上有什麼不同?
公司必須使用統一發票,並按期申報營業稅(5%)。行號則有兩種情況:若被認定為「小規模營業人」(每月營業額通常低於 20 萬元),可申請免用統一發票,由國稅局查定課徵 1% 營業稅;若超過標準,則必須使用統一發票,與公司相同。
Q4:成立公司行號的最低資本額是多少?
根據現行法規,無論是成立公司行號中的「公司」還是「行號」,都沒有最低資本額的限制(特定行業除外)。然而,資本額必須足以支應公司設立後的營運所需。實務上,建議公司資本額至少登記 10 萬元以上,以利於銀行開戶與營運周轉。
Q5:如果我只做網路電商,該選擇公司還是行號?
雖然初期營收不高時,行號的 1% 營業稅看似誘人,但對於電商而言,強烈建議成立公司。原因在於:電商業務具有全國性、高成長性,且未來可能涉及金流、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品牌授權等,公司的有限責任和全國名稱保護(避免同名電商出現)至關重要。
Q6:公司和行號的負責人可以領薪水嗎?
公司的負責人(董事長、總經理)可以以員工身份領取薪水,這筆薪資可以列為公司的費用,用來降低公司的應稅所得(營所稅)。行號的負責人則不能以員工身份領薪水,因為行號的盈餘直接視為負責人的個人所得。
Q7:成立公司行號後,每年需要負擔哪些會計師或記帳費用?
行號若為小規模營業人,記帳工作較為簡單,費用相對較低。但若行號或公司使用統一發票,則都需要委託會計師或記帳士進行記帳、報稅、年度結算申報等工作。公司因為涉及營所稅、未分配盈餘稅、股東會等,帳務處理更為複雜,因此委託專業服務的費用會比行號高出許多。
Q8:成立公司或行號後,可以更改營業項目嗎?流程複雜嗎?
可以,無論是公司或行號,都能在成立後申請變更營業項目。
行號(商業)變更營業項目:
向所在地縣市政府的商業登記機關申請即可,流程簡單,通常 3~5 天即可完成。行號的變更彈性較大。
公司變更營業項目:
需要向經濟部商業司提出變更登記。若原本營業項目已在許可範圍內,多半不需主管機關另外核准;若新增的是「特許行業」或「需執照」的項目(如補習班、人力仲介、保全業等),則需先取的許可證,才能辦變更。
總結:
行號變更較快;公司變更程序較嚴謹,但仍屬常規流程。若創業後預期經營範圍會不斷擴大,公司會更具合規與彈性。
Q9:成立公司或行號後,是否必須請會計師或記帳士?可以自己報稅嗎?
技術上,公司與行號都可以自行記帳、報稅,但實務上強烈建議委託專業記帳士或會計師,原因包括:
行號:
-
小規模營業人(免用發票)帳務簡單,理論上可自行處理。
-
若行號需要開立統一發票,報稅、營業稅申報、年度結算都較複雜,大部分業主選擇外包記帳。
公司:
-
公司必須申報營所稅、未分配盈餘稅、年度財報、股東會資料…
-
法規要求嚴謹,報錯容易被國稅局補稅或罰款。
-
多數公司都委外給專業方處理,以降低稅務風險。
總結:
可以自己做,但不建議。公司帳務較複雜,行號若使用發票也偏複雜,委託專業記帳能節省大量時間並降低違規風險。
Q10:成立公司或行號後,如果不營業或決定關閉,該如何辦理?會有什麼風險?
無論是公司或行號,都不能直接放著不管。若「未依法辦理停業或歇業」,會造成稅務異常、補稅、甚至罰款。
行號的停業/歇業:
-
到所在地縣市政府申請「停業」或「歇業」即可。
-
稅籍需向國稅局辦理停業。
-
行號流程較簡單,但仍需結清所有稅務。
公司的停業/歇業(解散清算):
公司結束營業要走 「解散 → 清算 → 歇業」 的完整流程,包括:
-
股東會決議解散
-
公告清算人
-
清算資產、負債
-
向國稅局辦理結清稅務
-
最後辦理經濟部歇業登記
公司因為是法人,若程序沒走完,法人仍然存在,將持續被國稅局要求報稅,可能被加徵罰款。
常見風險:
-
報稅未申報 → 補稅 + 罰鍰
-
營業額未申報 → 認定為逃漏稅
-
公司未完成清算 → 法人持續存在,負擔行政與罰款責任
-
銀行帳戶未處理 → 資金被凍結、無法核銷
總結:
行號歇業較快;公司停業必須完整走解散清算流程,否則風險極高。

結論與行動呼籲:為您的創業之路奠定堅實基礎
成立公司行號的選擇,是創業過程中影響最深遠的決策之一。從法律上的無限責任與有限責任,到稅務上的個人綜所稅與公司營所稅,再到市場上的區域性與全國性形象,公司行號差異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您事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我們的深度解析已經明確指出,對於具有成長潛力、需要引進外部資金、或業務風險較高的創業者而言,選擇「公司」組織是更穩健、更具前瞻性的決策。它不僅保護了您的個人資產,更為您未來的擴張與品牌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組織設立的流程繁瑣且涉及複雜的法規與稅務細節。從名稱預查、資本額查核、文件準備到後續的記帳報稅,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時間延誤或不必要的稅務風險。
讓戰國策協助您實現創業夢想
戰國策提供一站式公司設立服務,從公司名稱預查、設立登記、營業登記到商標註冊,全程由專業團隊為您服務,讓您專注於事業發展!
🎯 戰國策服務優勢
✅ 20 年專業經驗:服務超過 50,000 家企業
✅ 一站式服務:公司設立 + 商標註冊一次搞定
✅ 高核准率:專業團隊把關,大幅提升成功率
✅ 透明收費:無隱藏費用,價格公開透明
✅ 快速辦理:最快 3-5 個工作天完成公司設立
📞 立即聯繫我們
- 服務網址:https://www.nss.com.tw/create-company-service
- 免費諮詢專線:0800-003-191
- LINE 官方帳號:@119m
現在就聯繫戰國策,讓我們陪您一起實現創業夢想!
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0800-003-191或加入戰國策官方LINE:@119m 了解更多!

